TSCHAN(TS长沙)

RINGFEDER胀紧套

本文目录一览:

喜马拉雅嵩草地理分布有哪些?

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阿富汗、苏联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喜马拉雅嵩草生长于青藏高原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及山坡冲积扇、湖边、河漫滩草甸、沼泽草甸等潮湿的草地中,生长季较短,一般5月中、下旬返青,7月上、中旬抽穗、开花,8月中旬种子成熟,全生育期约90—120天左右。

喜马拉雅嵩草是适应高寒、中湿、日照充足等环境条件的中生植物,具有较广的生态适应性。尤其适应青藏高原寒冷而湿润、年平均温度0℃左右的气候条件,分布的海拔高度可达3100—5200m。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有机质含量多,土层较薄,中性至微酸性。在上述环境条件下,喜马拉雅嵩草生长良好,常常形成以它为建群种的草地群落,呈块状分布。草被茂密,群落总覆盖度达70—90%,分盖度可达50%。伴生种类以莎草科植物为主,如尼泊尔嵩草(Kobresia nepalensis)、硬叶苔草(Carex sutschanensis)、双柱头藨草(Scirpus distigmaticus)等。在比较干燥的山地亦能生长,但较稀疏,总覆盖度30—40%,分盖度15—30%,伴生种类有小嵩草(Kobresia parua)、矮嵩草(K.humilis)等。

何谓诱变育种?

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导生物发生遗传性的变异,依据育种目标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叫诱变育种。按照引起变异的因素不同,又可分为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两种。

物理诱变是利用超声波、高温、激光、各种射线等物理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的方法,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辐射育种。

一、辐射育种

辐射育种是用放射线对植物种子、幼苗、花粉或营养体进行照射,使之发生遗传性变异,经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辐射育种的射线,按其性质可分电磁波辐射和粒子辐射两大类。前者常用的有X射线、γ射线和无线电微波等;后者,带电的有α、β射线,不带电的有中子。上述各种射线中,以中子射线的诱变率最高,β射线次之,γ射线和X射线更低。但由于射线来源、设备条件及安全等多种原因,目前最常用的还是γ射线。

辐射之所以能引起变异,是因为生物体受到电离辐射,其体内的分子或原子也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电离和激发,生物组织中的化学键可发生断裂,从而使分子结构或化学活性发生改变。有些射线如中子等还能和一些元素产生核反应,或者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而产生新的元素加入到有机体内改变了原有分子的组成。再者,生物细胞内的大量水分,在电离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使新陈代谢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变异。

(一)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发展概况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物质以后,生物工作者开始用电离辐射对微生物、昆虫和药用植物进行研究。1921年Blakesles首先用射线照射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的种子,获得了各种形态上的突变型。70年代以后Michalski用20kR剂量的γ射线照射毛花洋地黄(Digitalis lanata Ehrh.),获得了毛花样地黄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品系。Parimoo用X射线处理罗芙木(Rauwolfia serpentina Benth.)的种子,所得突变体生物碱含量特别高。Deril等用γ射线照射一叶萩(Securinega ramiflora Muell.-Arg.)的种子,选育出了高产的一叶萩突变品系。Getsadze用10—11kR的γ射线照射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的种子得到的突变体,不但具有高精油含量,而且具有抗尖镰孢菌的能力。

我国的辐射育种开始于1957年,目前全国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都安装了60Co-γ射线源,有的还安装了137CS源、中子源和γ圃,为辐射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用提纯的紫皮阿城大蒜为材料,用60Co-γ射线照射,育成了阿辐4号大蒜新品种,其蒜头平均鲜重是对照品种的2倍以上,不仅抗病耐贮,而且提前成熟8天。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用CO2激光照射薏苡种子,育成四激薏78—1号新品种,具有植株矮、分蘖多、千粒重大等优点。其它药用植物如人参、元胡等的辐射育种工作已经开始。

(二)辐射的剂量单位和照射剂量

1.辐射的剂量单位

居里(Ci)

是表示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强度单位,1Ci表示放射性同位素每秒钟有3.7×1010次核衰变。

克镭当量

是放射物放出的γ射线强度一定重量的镭放出γ射线强度之比所得的放射强度单位。

伦琴(R)

是只用于X射线和γ射线的照射单位,它表示入射的辐射量。在1g空气中能产生83Gy的射线能量即为1R。

拉特(rad)

是任何辐射都适用的单位。它表示被照射物吸收剂量的单位。任何1g被照射的物质吸收照射能100Gy时的剂量称为1rad。

积分流量

即单位平方厘米的中子数(中子数/cm2)。中子的单位一般用它或用拉特来表示。

2.辐射的剂量

半致死照射剂量

即经过照射后植株成活率占50%的照射量。

致死照射量

即经过照射后,引起植株全部死亡的照射量。

临界照射量

即照射后植株成活率占40%的照射量。一般采用临界照射剂量作为辐射育种的适宜照射量。但也有用“半致死照射量”或更高照射量的。

照射剂量率

表示单位时间内的照射剂量。常用单位为R/h,R/min,R/s。

辐射育种的适宜照射剂量及剂量率随不同植物而异,一般说来十字花科有较高的耐辐射能力,豆科耐辐射能力较低。同一物种中,多倍体比二倍体耐辐射,二倍体比单倍体耐辐射。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其耐辐射能力不同,分裂旺盛的细胞和组织对辐射比老化细胞和组织敏感。细胞核比细胞质敏感。

在一定的照射范围内,突变量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但是损伤效应也随之提高,因此一定要选用适宜的照射剂量和剂量率,以便达到既有较高的突变率又有足够的植株供选择。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1979—1982年在北京和吉林省集安县国营一参场,经多次试验摸索出用60Co-γ射线照射人参裂口种子,在50R/min剂量率下,照射剂量以1500—2000R为好。在此剂量下出苗率为对照的83.3%和37.5%,一年生幼苗的叶片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正常情况为三小叶,照射后多变为一小叶、二小叶、长尾叶或很不规则的三小叶,有的叶面凸出,有的叶缘缺刻,有变异的植株占出苗株数的79%以上(表8—3)。试验表明,高于10000R不出苗,低于500R叶片的变异率很低。

表8—3 人参种子用60Co-γ射线照射试验

(三)辐射育种的基本方法

1.辐射材料的选择辐射育种是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此对材料的要求应该高些。辐射育种最适于改变一、二个不良性状,只有选用综合性状优良、需要克服的缺点明确的材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辐射的处理方法

(1)外照射

用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照射植物的种子、花粉、子房及营养器官。

(2)内照射

其方法有多种。

①将82P、35S等放射性同位素配成适当比强的溶液浸泡种子或营养器官。

②将放射性同位素施放于土壤中,让植物吸收。

③将放射性同位素溶液注射到植物的有关部位。

④供给植物带14C的CO2,将14C同位素同化到代谢产物中去。

⑤将放射性同位素通过一定方式贴在植物的花芽或生长点上,使之产生芽变。

采用上述方法需要一定的防护设备,严防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处理过的材料不能食用或饲用。

3.辐射后代的选育

辐射育种的选择方法和杂交育种大致相同,但由于辐射后代遗传特性和杂种后代不完全一样,因此后代的处理方法也有区别。

(1)辐射一代的处理

辐射后代一般用M表示,辐射的一、二、三代分别用M1、M2、M3表示;也可用射线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用X1、γ1、n1分别表示X、γ、中子照射的第一代。

由于M1代的性状多呈隐性不能表现出来,因此一般不进行选择。如果人力、物力不足,可一株留一至数粒种子,但供M2代选择的个体一般情况下不能少于1000株。

(2)M2代的选择

M2代是分离最大的一个世代,能遗传的变异大多在M2代表现出来,因此M2代应大量选择单株,淘汰不良的个体。

(3)M3代的选育

M3代仍有分离,但分离较小,因此M3代以选择优良系统为主,在优良系统中可继续选单株,供下一代继续鉴定评选。

(4)M4代以后性状基本稳定,以后的选育程序同常规育种。

(5)辐射营养器官的选育

无性繁殖的药用植物,其遗传基础大多是异质结合的,辐射变异一经发生M1代就表现出来,因此M1代就要选择,以后继续无性繁殖不会发生分离。但是无性繁殖的器官如果发生了变异,细胞分裂较慢,生活力弱,生长发育不如正常细胞,为了给变异细胞创造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可采用多次剪顶芽、剪侧枝的办法,促使变异茎部多长侧枝,然后将其扦插或嫁接繁殖,以增加选择的机会。

二、化学诱变育种

(一)发展概况

某些化学药剂有诱导遗传变异的作用,早在1910年就有过少量的研究。1911年麦克顿高尔(Mcdongl),1916年鲍尔(Baur),1936年萨哈洛夫(Sacharov)等人都发现化学物质能提高动植物的突变率,但在植物中一般认为利用化学物质诱发突变的工作应从约克斯(Oehlkers)1943年用乌来糖(Urethane脲烷)诱发月见草、百合及风铃草染色体畸变的工作开始。

药用植物上的化学诱变育种在70年代才发展起来。Kaul等用0.025%和0.05%的次乙亚胺处理颠茄种子所得的突变体植株高,分枝多,产量显著提高,生物碱含量提高47.3—72.7%。Kohgpatehko用0.05%的亚硝基乙基脲(NEU)处理欧茜草(Rubia tinctorum L.)的种子获得了根中蒽醌衍生物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0.38%的品系。Arinshtein用亚硝基甲基脲(NMU)在欧丹参(Salvia sclarea L.)上诱发出早开花、迟开花、单位叶面积油腺多、抗病强等各类突变体。还获得了适于机械化收获的重衣草及高产精油的蔷薇突变体。

(二)常用的药用植物育种化学诱变剂

近年来化学诱变剂的发展很快,只要浓度适当,化学药品诱发的突变率较高。加之化学药品较各种射线源容易得到,且使用方便,故应用者较多。

目前在药用植物育种中主要使用烷化剂,它们都有活跃的烷基,借助于磷酸基、嘌呤基的烷化,与DNA或RNA起作用,引起基因的突变。例如,硫芥的产物能在DNA双螺旋的两条链之间形成“交联”,阻止DNA双链的分开,妨碍正常复制的进行而导致遗传密码的改良。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以下几类:

1.芥子气类,如氮芥类、硫芥类的许多化合物。

2.次乙亚胺(EI)、环氧乙烷。

3.烷基磺酸盐类和烷基硫酸盐类,如甲基磺酸乙烷(EMS)、乙基磺酸乙烷(EES)、硫酸二甲酯(DMS)、硫酸二乙酯(DES)、硫酸甲乙酯(MES)等。

4.亚硝基烷基化合物,如亚硝基甲基脲(NMU)、亚硝基乙基脲(NEU)等。

农作物上使用的种类尚有与核酸类似的碱基化合物、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各种麻醉剂、抗生素及某些中草药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长春花碱、石蒜碱等。

(三)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

植株的各部分都可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最多的是种子,其次是营养器官。植株的处理可将劈开一半的茎插入含有诱变溶液的管子内使它慢慢吸收,或者用棉团把诱变剂溶液引入植物体内,还可注射或涂抹在植物器官内外。当归的同源四倍体就是选用储存越冬中等大小的栽子,用刀片纵切栽子顶端中部3—5mm至顶端生长点,然后浸于0.01%富民农溶液中浸泡72小时诱导而成。

种子处理一般用浸泡法。药剂浓度和浸泡时间对不同药剂及不同处理对象来说是不同的,一般都要通过试验找出最佳条件。

花粉的处理可在密闭系统内,把花粉铺成单层用诱变剂蒸汽进行熏蒸。

使用化学诱变剂一定要小心谨慎,有些是致癌物,切忌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并防止环境污染。

三、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是诱变育种中使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后,再经选择培育而成为新品种的方法。自从1937年有人首先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曼陀罗一举获85%的四倍体以来,药用植物的多倍体育种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倍体育种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已获得牛膝和当归的多倍体。

(一)多倍体的概念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任何植物的细胞染色体数与该物种的染色体基数(X)呈倍数性关系。一般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染色体基数的2倍,称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基数的3倍或3倍以上的称为“多倍体”。配子细胞的染色体因减数分裂而减半,因此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配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通常用X表示物种的染色体基数,n表示配子细胞的染色体数。2n表示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例如曼陀罗的染色体n=x=12,2n=2x=24。当归的染色体n=x=11,2n=2x=22。染色体多倍化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界,被子植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多倍体。目前栽培的经济作物大多数为多倍体。药用植物的多倍体也不少,例如分布在北美的委陵菜属中就存在这种以种的形式发生的多倍化系列,区域委陵菜(Potentilla finifima 2n=2x=14)是二倍体;宾洲委陵菜(P.pensylvanica 2n=4x=28)为四倍体;二回羽状委陵菜(P.bripinnatifida 2n=8x=56)为八倍体。据观察,我国药用元胡的染色体也存在多倍化系列,全叶延胡(Corydalis repens Mandl.et Muchld.)、齿办延胡索(C.turtschaninovii Bess.)为二倍体,2n=2x=16;延胡索(C.yanhusuo W.T.Wang)夏天无〔C.decumbens(Thunb)Pers.〕为四倍体,2n=4x=32;圆齿办延胡索(C.remota var.rotundiloba Maxim.)为六倍体,2n=6x=48。

在多倍体中,根据染色体组的来源和性质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两大类。

1.同源多倍体

染色体组的来源相同,并超过二个染色体组以上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正常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以后就成为同源四倍体。同源四倍体和正常的二倍体杂交则可产生同源三倍体。三倍体植物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混乱,不能配对,表现高度不育。

2.异源多倍体

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并超过二个染色体组以上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再通过染色体加倍而成。

多倍体和二倍体植物相比,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许多优点,一般具有较大的细胞和营养器官,抗病力较强,生物合成能力较高,因而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含量。但并不是染色体增加的倍数越高越好,而是有一定的限度。一般认为三倍体和四倍体有最大的优势。

(二)多倍体育种的应用方式

人们掌握了多倍体形成和控制其发生的规律以后,多倍体育种已成为培育良种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通过远缘杂交,对不孕杂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克服远缘杂种不育不孕性。我国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世界著名的抗逆性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高的小黑麦新品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药用植物澳洲茄两个变种杂交(Solanum aviculare var.albiflorum XS.aviculare var.brisbanense)也获得人工异源多倍体。

(2)将二倍体药用植物诱导成同源多倍体加以利用。例如铃鹿等对曼陀罗(D.stramonium)的腋芽,用秋水仙素进行点滴处理,育成四倍体植株(2n=4x=48),其生药叶重约为二倍体的1.7倍。光岗祐彦对含有消炎作用成分甘菊环的母菊(Matricaria thamomilla 2n=18)育成的四倍体(2n=36)花的大小和有效成分含量上均优于2倍体。由胡椒薄荷诱发出的多倍体(2n=144)品系不但精油含量高,而且抗旱、耐寒、抗病。

我国梁可均等用秋水仙碱诱导的牛膝多倍体和二倍体相比,根肥大,木质化轻,产量高。

(3)利用三倍体的杂种优势及无子性,三倍体植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由于不孕而没有种子。经济作物甜菜和无籽西瓜是三倍体应用的典型例子。在药用植物上,Trease等认为在罂粟的各倍性水平中,三倍体含吗啡因的量最高。Jankulov报道毛曼陀罗的三倍体杂种平均生物碱的得率超过二倍体的4倍,四倍体的3倍。

(三)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和原则

1.常用药品及使用方法

目前应用最普遍、效果好的多倍体诱变剂是0.05—0.2%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其次是0.01—0.03%的富民隆水溶液。秋水仙易溶于水,毒性很大,少量药液进入眼睛会导致失明,应特别小心。秋水仙素诱变的作用在于阻止细胞分裂中期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分配到两个细胞中而形成多倍体。富民隆效果好,价格低,容易推广,但不溶于水,使用时可称取纯的药粉1g,倒入25ml丙酮中,放80℃水浴上加热,摇动容器促使溶解,趁热将已溶解的药液倒入1000ml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即得0.1%富民隆原液,然后稀释到需要的浓度使用。

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浸渍法,也可用点滴、注射、涂抹、喷雾等方法。

2.人工诱变多倍体的原则

(1)诱变材料

同一类植物,染色体少的比染色体多的种类容易产生多倍体,而且所产生的多倍体在形态和生理上容易表现出优势。已经是多倍体了,进一步多倍化有可能表现不良。因此,宜选择染色体数较少的种类作诱变材料。

(2)处理时间

处理时间长短要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种类及所处状态而定。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或种栽处理时间宜长,已发芽的种子或生长期的幼苗要适当缩短时间。由于植物的嫩芽或幼根对毒性和缺氧耐受力弱,可在药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如12小时),在空气中保湿一段时间(如12小时),如此共3—4天效果较好。

(3)处理温度

以植物细胞分裂最适温度下处理为好,如人参裂口种子以10℃左右为好,黄芪、枸杞等以20℃左右为好。在处理后的恢复时期以低温、高湿为宜。

(四)多倍体的鉴定

多倍体的特点是植株、叶片、花器官、花粉粒等都较大,叶片较厚,表皮细胞单位面积内气孔及叶绿体数与二倍体有区别,这些特征都可作鉴别多倍体的依据,但最可靠的方法是观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延胡索有哪些特征?

(金银章、吕桂兰)

延胡索(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Bess,f.yanhusuoY.H.Chou et C.C.Hsu)别名元胡、延胡、玄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延胡索是常用中药,是浙江八大药材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主产浙江省的东阳、盘安、缙云、永康等县,此外,上海、江苏、四川、湖北、山东、河南、辽宁、北京等省市都有种植。以块茎入药。块茎中含有d-紫堇碱、dl-四氢巴马亭、黄连碱、l-四氢黄连碱、dl-四氢黄连碱、l-四氢非洲防已碱、紫堇鳞茎碱、α-别隐品碱、β-高白屈菜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胺碱、去氢延胡索胺碱、非洲防己碱、d-海罂粟碱以及延胡索辛素、壬素、癸素、子素、丑素等。近年来研究延胡索地上部分也具有多种生物碱,待进一步研究。d-紫堇碱、dl-四氢巴马亭、dl-四氢黄连碱均有镇痛作用,其中以dl-四氢巴马亭镇痛最明显,对人体无明显成瘾,dl-四氢巴马亭有催眠作用,较大剂量的dl-四氢巴马亭对鼠、兔、猫、狗、猴能引起啫睡现象,如给狗皮下注射乙素20mg/kg,30分钟后出现瞌睡,持续时间80分钟;给小鼠dl-四氢巴马亭40mg/kg对环己巴比妥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使睡眠时间延长2—3倍;能对抗苯丙胺的兴奋及降低苯丙胺的毒性,将含有去氢d-紫堇碱及小量dl-四氢巴马亭、原阿片碱的提取物试用于临床上,每日100mg(用药7—120天),对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良好。dl-四氢巴马亭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病的第Ⅰ期和第Ⅱ期疗效显著。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心腹腰膝诸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月经不调、冠心病等症。中医为元胡治一身上下诸痛,对妇女病有良效。

一、形态特征

株高10—20cm,全株无毛。地下块茎扁球形或不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2.5cm,内部黄白色。地下茎肉质纤细,具分枝。茎基部生一鳞叶,其上生3—4叶;叶有长柄;叶片轮廓三角形,长达7.5cm,二回三出羽状分裂。总状花序,顶生,长3—8.5cm;苞片卵形、狭卵形或狭倒卵形,长8mm,通常全缘或少数有牙齿;萼片2,极小,早落;花瓣4,2轮,紫红色,外轮花瓣长1.5—2cm,顶端微凹,尾部延长成长距,距圆筒状,内轮花瓣较小,基部具浅囊状突起;雄蕊6,花丝联合成2束,每束具3花药;子房扁柱形,花柱细短,柱头2裂。蒴果荚状,长约2—3cm;种子肾形,紫红色或紫黑色(图14—93)。

图14—93 延胡索形态图

1.植株全形 2.花 3.去花冠后示雌雄蕊

二、生物学特性

(一)地下茎生长

块茎一般有2个芽,多则3—4个。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从芽眼上萌发出芽,同时也长出新根。萌芽最适地温(5cm)在18—20℃。在11月上旬芽突破鳞状苞片,沿着表土水平向上方向生长,开始进入地下茎生长阶段。12月上旬芽又穿破鳞叶,形成地下茎第一个茎节(后节膨大成块茎)。此后,地下茎生长加快,相继形成第二个节和第三个节,并在茎节上长出分枝,直至2月上旬基本形成整个地下茎。地下茎的长度视栽种深度、土壤质地、块茎大小而有异。一般每个地下茎长5—12cm。整个地下茎生长期约100天左右。

(二)地上部生长

延胡索以第一叶或第二叶先出苗。当日平均气温达4—5℃,持续3—5天即可出苗,7—9℃为出苗适温。一般以1月下旬—2月上为出苗期。出苗时,叶呈“拳形”,随后逐渐伸展成掌状,初时叶色呈淡紫红色,后变成绿色或深绿色。叶片的生长,以3月下旬至4月初最快,到4月中旬停止生长。3月上旬出现初花,3月下旬开花盛期,4月上旬基本结束。地上部4月下旬至5月初完全枯死。整个地上部生长约90天左右。

(三)块茎生长

延胡索块茎形成有二个部位。一是种块茎内重新形成的块茎,俗称“母元胡”;二是地下茎茎节处膨大形成的块茎,俗称“子元胡”。由于形成块茎的部位不同,形成的时期也不同。“母元胡”于2月底前已全部形成,然后“子元胡”才开始逐节形成,其全部形成约50天左右。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块茎膨大期,而4月上、中旬为块茎增长最快时期,整个块茎生长期70—80天。

北京引种的延胡索物候期比浙江晚,块茎增重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最快,5月下旬逐渐停止增长(图14—94)。

图14—94 延胡索块茎干物质积累动态

(吕桂兰北京)

(四)生物碱积累

延胡索中生物碱含量随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而有差别,如4月中旬测定花含总碱为1.1%,母元胡0.64%,子元胡0.51%,地上茎叶0.02%,表明花的含量最高,块茎次之,地上茎叶最少。从元胡乙素含量来看,块茎含量(0.11—0.13%)为地上茎叶的10倍,故块茎为最好入药部位(表14—81)。

表14—81 延胡索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动态

(五)对环境要求

延胡索生长宜湿润环境,怕积水、怕干旱。产区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长,高于或小于此则对生长不利。特别在3月下旬—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多雾地湿,则易发病,若遇干旱影响块茎的膨大,都容易造成减产。所以,在多雨季节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在干旱严重时,灌“跑马水”抗旱。

延胡索根系生长较浅,又集中分布在表土5—20cm内,故要求表土层土壤质地疏松,最利于根系和块茎的生长。过粘过砂的土壤均生长不良。土壤以pH中性或微酸、微碱性为好,pH5.5亦可种植。

三、培栽技术

(一)种及变种

目前大面积生产都采用延胡索这一种,生产上又可分为大叶延胡索和小叶延胡索两种,其中以大叶延胡索利于密植,提高产量,而小叶延胡索块茎大,产量虽不及大叶延胡索种,但利于采收。此外,同属植物中有多种野生种,它们有齿瓣延胡索(C.remota Fisch.ex Maxim.)、东北延胡索(C.ambigua Cham,ex Schlecht.var.amurensis Maxim.)、全叶延胡索〔C.repens Mandl.et Muchldorf)、灰叶延胡索(C.glauceseens Rgl.)、长花灰叶延胡索〔C.schanginii(Pall.)B.Fedtsch.〕、对叶延胡索〔C.bracteata(Eleph)Pess.〕等。有的野生种正在开发利用。

(二)选地整地

产区多在丘陵、山谷的水田和坡地上种植。宜选阳光充足,地势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冲积土为好。粘性重或砂质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连作,一般隔3—4年再种。

延胡索的根系和块茎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层中。土质疏松,根系生长发达,根毛多,利于吸收营养,故对整地十分重视。前作以玉米、杂交水稻、芋头、豆类等作物为好。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细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细碎,达到上松下紧,利于采收。作畦分窄畦和宽畦。窄畦宽50—60cm,沟宽40—50cm,窄虽有利于排水,对土地利用率不高,影响产量的提高;宽畦,畦宽100—110cm,沟宽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所以,改窄畦为宽畦是提高亩产的重要措施。

(三)种植

1.繁殖方法

目前生产上采用块茎繁殖。此外,种子亦可繁殖,须培育三年后才能提供种用块茎。种用块茎以选直径1.2—1.6cm为好。过大成本高,过小生长差。

2.栽种时间

一般9月中旬至10月均可栽种,但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栽种适期。若推迟至11月中旬下种,将明显影响产量。早种早发根,利于地下茎生长。药农经验“早种胜施一次肥”,充分说明延胡索栽种宜早不宜迟。随着农业生产复种指数的提高,浙江普遍实行三熟制,给延胡索早栽种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合理安排前作,使延胡索适时栽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前作搭配有下列几种:绿肥—早稻—杂交水稻—延胡索;大麦—早稻—杂交玉米—延胡索;小麦—豆类—玉米—延胡索。

3.种植方法

目前均采用条插,便于操作和管理。条插即按行距18—22cm,用开沟器开成播种沟,深6—7cm,在播种沟内每亩施入过磷酸钙40—50kg,然后按粒距8—10cm在播沟内交互排放二行,芽向上,做到边种边覆土。种完后,每亩盖焦泥灰或垃圾泥2500—3000kg、菜饼肥50—100kg或混合肥100kg,再盖栏肥1500—2000kg,最后提沟泥培于畦面,覆土深度为6—8cm。

(四)田间管理

1.施肥

延胡索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施肥十分重要。单施氮肥,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长、嫩弱、茂密、抗逆性弱,易遭病害;单施磷钾肥,抗性增强,由于缺氮肥,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同样提不高产量;氮、磷、钾混合施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加单株块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重腊肥,轻施苗肥。腊肥(即冬肥)在12月上、中旬施入,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入人粪肥1500—2000kg,氯化钾20—40kg或草木灰100—150kg,有条件地区可在畦面再盖栏草肥1000kg。盖栏肥既能保持土壤疏松,又能抑制杂草的生长。苗肥以基肥和腊肥的施肥量来决定。若基肥足,腊肥重,苗肥一般不施;若基、腊肥不足,应在2月上旬适当追施苗肥,催苗生长。每亩施人粪肥1000kg或1%硫酸铵液2000kg。此外,可在3月下旬起在叶面喷2%磷酸二氢钾2—3次。

2.松土除草

一般3—4次。在12月上、中旬施肥时,用刮子在畦表轻轻松土;立春后出苗,不宜松土,要勤拔草,见草就拔,畦沟杂草用刮子除去,保持田间无杂草。近年来,延胡索种后采用除草剂除草,花工少,成本低,效果好。其方法,待延胡索种植完毕后,每亩可用可湿性绿麦隆粉剂250g,加水75kg或拌细土25kg,将药剂喷洒或撒于畦面,然后再撒上一层细土即可。

3.排水灌水

栽种后,是发根季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水,促进早发根。在苗期南方雨水多,湿度大,要做好排水降湿工作,做到沟平不留水,减少发病。北方冬季冻前要灌一次防冻水。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PeronosporacorydalisdeBary〕

3月上旬始发,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小点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稍带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加多,不断扩大,布满全叶。在湿度较大时,病叶背面有一层白色的霜霉状物,最后叶片腐烂或干枯。防治方法:春寒多雨季节,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为害;延胡索出苗后,常查田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移出田间深埋处理,并在穴中撒施生石灰粉消毒;实行3—5年的轮作;发病初期喷40%霜疫灵200—3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防治。

2.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俗称“搭叶烂”。3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发病最重。首先为害土表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腐烂,植株倒伏。发病叶片,初呈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严重时成片枯死,土表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以及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黑色鼠粪状菌核。防治方法:与水稻轮作,淹死菌核;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撒上石灰粉;用1∶3石灰或草木灰撒施,出苗后用5%氯硝铵粉剂,每亩2kg撒施。

3.锈病

〔Puccinia brandegei Peck〕

3月上旬始发,4月最严重。叶面初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绿色病斑,略有凹陷;叶背病斑稍隆起,生有桔黄色凸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可散出大量锈黄色的粉末(夏孢子),进行再侵染。如病斑出现在叶尖或边缘,叶边发生局部卷缩,最后病斑变成褐色穿孔,致使全叶枯死。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发病初期用波美0.2度石硫合剂加0.2%的洗衣粉作粘着剂,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雾。

其它尚有臀脊齿爪金龟〔Holotrichia gebleri(Faldermann)]幼虫及块茎贮藏期发生白绢病(Scletotium rolfsii Sacc)等为害。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

植株一般4月底至5月初枯死。据浙江药农经验,在5月上、中旬收获为好,折干率高。选晴天土壤稍干时进行,块茎和土壤容易分离,操作方便,省工又易收净。收时,先把畦面盖草和杂草除去,然后用小铁耙依次一边挖,一边拣块茎,做到勤翻勤拣,第一次收后,再全面翻收一次,颗粒归仓。一般亩产鲜货在300—400kg,高的亩产鲜货500kg。

(二)留种

植株枯死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作留种地。采收后,挑选当年新生的块茎作种。以无破伤,直径在1.2—1.6cm的中号块茎为好。选好的块茎,在室内摊放2—3天就可贮藏。

块茎贮藏方法:选干燥阴凉室内,任挑一角,用砖或木板围成长方形,长度不限,宽1.2—1.5m,在地上铺10—12cm的细砂或干燥细泥,其上放块茎20—25cm,再盖12—15cm砂或泥。放过化肥或盐碱性物质的地,不宜贮藏。每半月检查一次,发现块茎暴露,要加盖湿润砂或泥,发现块茎霉烂,要及时翻堆剔除。为防鼠害,可在堆上或四周放有刺植物,如十大功劳等。

(三)加工

留种用块茎选好后,其余的分级过筛,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装入萝内擦去表皮,洗净泥土,漂去老皮和杂草,沥干待煮。待锅水烧至80—90℃时,将洗净的块茎倒入锅中,煮时上下翻动,使其受热均匀。用小刀把块茎纵切开,如切面黄白两色,表示块茎还没有煮过心,若块茎切面色泽完全一致,呈黄色,即可捞出,送晒场堆晒。晒时要勤翻动,晒3—4天后,在室内堆放2—3天,使内部水分外渗,促进干燥。如此反复堆晒2—3次,即可干燥。一般折干率为3∶1。

元胡的药用功效是什么?

元胡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 et C.C.Hsu)(见图2-17),以块茎入药。含d-紫堇碱、dl-四氢巴马亭、黄连碱、l-四氢黄连碱、dl-四氢黄连碱、l-四氢非洲防已碱、延胡索胺碱及去氢延胡索胺碱等。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心腹腰膝诸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月经不调、冠心病等症。中医认为元胡治一身上下诸痛,对妇女病有良效。主产浙江省东阳、盘安、缙云、永康等市县,此外,上海、江苏、陕西、江西、四川、湖北、山东、河南等省、直辖市都有种植。

图2-17 延胡索植株形态图

1.植株全形 2.花 3.去花冠后示雌雄蕊

元胡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能耐寒,浙江主产区年平均气温16~18℃,1月份气温在3~3.5℃,整个地上部生长期平均气温在11~12.5℃,年降水量1350~1500毫米。怕干旱忌积水。元胡是越年生药用作物,头年秋种,第二年夏收。

早春类短命植物

早春类短命植物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东北亚(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中西欧等地,在不同地区组成不同的生态种组。如黑龙江省东部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生长期在4月初到6月初,生长期为60d左右,主要种类组成为:

侧金盏花(A donis amurensis):是毛莨科,侧金盏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而粗,无毛或顶部有稀疏短柔毛,不分枝或有时分枝,基部有数个膜质鳞片。叶片在花后长大,茎下部叶有长柄,无毛;叶片正三角形,萼片常带淡灰紫色,长圆形或倒卵形长圆形,与花瓣等长或稍长,花瓣黄色,倒卵状长圆形或狭倒卵形,子房有短柔毛,瘦果倒卵球形,3月至4月开花。

深山毛茛(Ranunculus franchetii):毛茛科美丽毛茛组草本植物。聚合果近球形,花果期5月至7月。产黑龙江。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多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是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横走,圆柱形,长2-3厘米,粗3-7毫米。基生叶1,有长柄,长5-15厘米;叶片三全裂。花梗1,长1-1.3厘米,变无毛;萼片9-15,白色,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2-1.9厘米,宽2.2-6毫米,顶端圆或钝。瘦果具细毛。花期4-5月,果期5-6月。内有种子20-30枚,呈半月状,多绒毛,一端有尾翅,胚乳半透明,千粒重1.5-2.0克。

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25cm。根状茎横走,细长。基生叶1-2,或不存在,有长柄。花葶无毛;苞片3,有柄,叶片卵形或五角形;萼片6-10,白色,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心皮约12,子房被柔毛,花柱长约为子房之半,上部向外弯。5月开花。

东北扁果草(Isopyrum mandshuricurn):为毛茛科扁果草属下的一个种。

菟葵(Eranthis stellata):草本植物,有块状根茎;叶大部合生,掌状深裂,茎叶1枚生于花下而成一总苞;花单生,黄色或白色;萼片5-8;花瓣为鳞片状的空腺;雄蕊多数;雌蕊数至多个,具柄,有胚珠多颗,成熟时变为一束蓇葖。分布于东半球温带地区。可作药用。

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是罂粟科紫堇属植物,草本无毛;块茎球形,白色,直径1.5-2厘米。叶具细柄,二回三出全裂。总状花序顶生,长2.5-4.5厘米;花瓣淡紫红色至蓝色。雄蕊6枚,柱头2裂。蒴果条形,稍呈串珠状。种子多数,卵形或椭圆形,径约1.5毫米,深褐色或黑色,有光泽,具白色种阜。花期5-6月,果期6-7月。

全叶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0厘米。块茎球形,有时瓣裂,内质近白色,微苦。茎细长,枝条发自鳞片腋内。叶二回三出,小叶披针形至倒卵形,全缘,有时分裂,常具浅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光滑或边缘具粗糙的小乳突。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至卵圆形,全缘或顶端稍分裂,花梗纤细,花浅蓝色,蓝紫色或紫红色。外花瓣宽展,具平滑的边缘,顶端下凹。下花瓣略向前伸,柱头小,扁圆形,具不明显乳突。蒴果宽椭圆形或卵圆形,种子光滑,种阜鳞片状,白色。

齿瓣延胡索(Corydalis turtschaninowii):是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块茎圆球形,直径1-3厘米,质色黄,有时瓣裂。茎多少直立或斜伸,通常不分枝。茎生叶通常2枚,二回或近三回三出,末回小叶变异极大,有全缘的,有具粗齿和深裂的。总状花序花期密集,具6-20(-30)花。苞片楔形,蓖齿状多裂。蒴果线形,长1.6-2.6厘米,具1列种子。种子平滑,直径约1.5毫米。

五福花(Adoxa moschatellina):是五福花科、五福花属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高可达15厘米;根状茎横生,茎单一,纤细,无毛,小叶片宽卵形或圆形,茎生叶,对生,花序有限生长,花成顶生聚伞性头状花序,无花柄。花黄绿色,花萼浅杯状,花冠幅状,管极短,裂片上乳突约略可见;内轮雄蕊退化为腺状乳突,花药单室,盾形,外向,纵裂;子房半下位至下位,核果。4-7月开花,7-8月结果。

顶冰花(Gagea lutea var.nakaiana):,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顶冰花属植物,是一种生活在北方的植物,因其在冰天雪地里她也可以发芽,直到天气渐暖后,花柄才挺出,开出花朵,人们叫其为顶冰花,意思是顶着冰霜却依旧能开出美丽的花。顶冰花种类繁多,都是百合科顶冰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常见的有小顶冰花、朝鲜顶冰花、三花顶冰花等,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俄罗斯。

小顶冰花(Gagea hiensis)等:为双子叶植物纲、百合科、顶冰花属的一个植物种。生长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林缘、灌丛中和山地草原等处。

关于TSCHAN和TS长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我们专注于进口工业备件的销售与服务。RINGFEDER联轴器作为行业内的领先者,我们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进口工业备件,帮助您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注意:本站并非RINGFEDER联轴器官网,维护行业秩序,打击仿冒产品!